掃碼去點贊
說到軟考,我也算是個專業(yè)戶了,先戴高帽吹吹牛皮,有興趣的耐心往下看。大學畢業(yè)后,一直不定期的參加軟考,從2007年第一次參加軟考至今10年,考了6次,通過4次,2個中級,2個高級(報考了4次),也算是軟考戰(zhàn)場的老兵了。第一場報考的是軟件設計師考試,那會兒只是周邊人都在考陪讀報了名,并不知道軟考證書還可以用來聘任職稱,買了本教材也沒翻幾頁,憑著大學多年消耗的青春幸運通過。總體感覺下午的科目比較得心應手,早上理論知識部分其實并沒從指定教材上學到啥,靠的全是大學期間磨練的基礎功。2007年下半年,因為那時工作相對比較清閑,又報考了數(shù)據(jù)庫系統(tǒng)工程師資格,這次可下足功夫了,沒用軟考教材,而是把大學數(shù)據(jù)庫理論重新學習了一遍,順利通過,排名全國第九本省第一。2011年換了個單位,因為這兩本證書,直接聘任中級職稱了,嘗到甜頭才反應過來,原來軟考資格證書可以以考代評職稱用,于是乎又有了新的目標。
2013下半年經過一番比較,最終選擇了系統(tǒng)架構設計師,主要因為這幾年都在從事技術工作,有了比較扎實的技術基礎,感覺這個跟本職工作比較接近。買了本指定教材,囫圇吞棗掃描了一遍,然后從網上找了一些新技術和案例的材料學習了一下,論文沒啥準備基本裸奔(聽到這個估計很多人要淚崩),看了一下網上傳說中的萬能論文格式模板,寫論文時把自己平時做的項目按照模板復述,就是一篇完整的倫文。上午基礎知識準備不充分,最終45/46/52通過。那時架構師好像開考不是很久,網上能找到的材料也很少,通過率更不用說了,當年好像是5%,這下讓我更飄飄然了。 感覺是不是有點神。。。簡直就是臺考試機器是不是。。。
其實我總結了一下,能連續(xù)通過中高級三個資格并不是偶然的。俺大學那會兒選計算機專業(yè)是基于興趣,因此也打下了良好的理論基礎,早上理論考試部分能過得感覺自己大學時期沒虛度光陰,長時間打好良好的理論基礎才是關鍵,聽信啥幾天理論沖刺就能通過那是扯淡;加上后來工作幾年都是從事技術工作,積累的豐富的實戰(zhàn)經驗,為下午案例和論文寫作積累了一定的素材,這才是俺能夠通過下午兩場的真正原因。
總結一下,8分的基礎功努力外加2分運氣。為啥要運氣呢?前面講的一半都在吹牛皮,盡管都是事實,后面信管員俺考了三次,也是不逢考必過滴。
2014年底俺又繼續(xù)報考了項目管理師資格,那時為了下載資料才知道有信管網,從網上下載了指定教材電子版,粗劣的翻了一下,這回教材談的全是項目管理學理論,頓時讓人回想起高中時代的馬列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高深莫測難以理解,感覺就像是天書。由于后來工作比較繁忙,到了考前一個月才開始準備,只能利用午休和晚上睡前一點時間準備,經常是抱著書就睡著了。醒來發(fā)現(xiàn)啥也沒記住。背誦是我的硬傷,不理解的情況下想把幾大知識域的理論背下來是不可能了。到考試前還是暈暈噩噩,勉強走進考場,當天考完開車回家的路上轉了三圈硬是沒找到回家的路,完全傻了。成績可想而知,理論39,實踐和論文具體分記不清,好像是49/50,瞬間淚崩,神話被打破。2015年上半年吸取經驗教訓,也是臨近開考一個月才開始準備,重點準備上午科目,由于指定教材太厚且沒有重點,直接從從信管網下載分享的學習筆記,不懂的再結合教材展開學習。鑒于前面幾次下午的科目都是輕松通過就沒重視。成績59/35/39,老馬失蹄啊,揮揮衣袖,留下淚千行。
從哪里摔倒就從哪里爬起,但是要防止繼續(xù)摔倒就必須要進行經驗總結吸取教訓。通過前兩次的考試,雖然失敗,卻積累了不少經驗和知識。
這次做了深刻的總結,最終順利通過:
考試時間: |
2016年上半年 |
資格名稱: |
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 |
準考證號: |
* |
證 件 號: |
* |
姓 名: |
林* |
上午成績: |
60 |
下午成績: |
52 |
論文成績: |
50 |
一.早上理論部分:
1.基礎知識沒有捷徑,還是要靠個人努力,學習和積累知識才是你的目標,考試只是檢驗你學習情況的工具(太關注考試結果只會給自己壓力,反而影響考場發(fā)揮,及時沒考過也能學到不少東西),盡管我每次都只花一個多月,但三次考試加起來實際上已經累計準備了大半年。
2.根據(jù)考試簡章要求詳讀考試材料,不需要背誦下來,有點印象,考試時看到能想起就好,畢竟都是選擇題。另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準備過程中針對各知識要點做好筆記,備考前幾天快速瀏覽加強記憶使用,九大知識域信管網上有很多加強記憶的打油詩,個人發(fā)現(xiàn)確實有助于記憶,大家不妨也試試。指定教材先快速瀏覽一遍,不用怕沒記住,大概知道教材有什么內容就好,然后從信管網下載些考試筆記,通讀一遍,取經去粕,不理解部分再打開教材詳細研讀。
3.沒參加過軟考的考試建議先下載前兩年的考卷,自己做一遍體驗熟悉一下。
二.下午案例部分:
項目開發(fā)經驗比較豐富人員,這個考試應該比較容易通過,自己平時做過的項目做一下總結;案例多數(shù)是些實踐環(huán)節(jié)和新技術的內容,新技術就需要自己多上互聯(lián)網學習了解,教材更新趕不上技術發(fā)展,跟上互聯(lián)網發(fā)展節(jié)奏,別想從書上學到一切;實踐部分的話一般都需要實戰(zhàn)積累,沒有開發(fā)經驗人員建議網上多找些案例學習一下,信管網上也有很多案例可以學習,但有一部分已過時參照性不強,還是要有篩選的學習。
另外,運氣也還是要有的,根據(jù)這3次考題總結,有一次是只有3道題都是必答題,另外兩次都是5道題有些必答有些選答;畢竟計算機還是綜合學科,知識面覆蓋廣,有選答的情況大家選擇余地更大點,可以選擇自己更熟悉的案例解答,通過率也比較高。案例解答也講究技巧,把答題重點分點列出來,每答一點留一小部分空間等全部題目答完再回頭適當展開細述,考試時間很有限,如果你把時間都花在某一道題細述上了可能導致后面的題目沒時間做。
三.下午論文部分:
論文個人覺得其實不難,不管是否做過項目,套路是相同的;千萬別信網上那么多范文,背誦范例考試時默寫這種投機倒把行為是不通的,看看基本格式就行,信管網上范文很多,但精品著實少或者很多都千篇一律,大家抄來抄去,換湯不換藥,改卷老師都要審美疲勞了,這時你還想要通過就更難了。
如果你有項目經驗,把你項目的管理實施過程復述出來,結構上做一些規(guī)范化組織,本身就是一篇很好的論文(本人4篇論文通過三篇基本都在50分,靠的是實戰(zhàn)敘述)。
試想,如果你是閱卷者,你喜歡聽別人講項目經驗還是摸不著邊的談理論套模板抄范文。項目經驗適應不同場合可以有不同風格,套模板抄范文容易千篇一律導致閱卷疲勞。
最后,這個是重點,很多人過不了都卡在論文上了,提供個人論文寫作經驗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文結構線索: 系統(tǒng)需求+整體解決方案+碰到問題(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方式(解決問題)+ 取得成果(項目總結)+存在缺陷和解決辦法(論文升華潤色)。寫作前先在草稿紙上列個提綱(10分鐘,別花太多時間以免占用論文寫作時間)
摘要部分:建議摘要放到最后寫,避免論文摘要和內容不一致,考試結束前預留十五分鐘寫摘要;如果正文沒寫完且時間不夠了,盡量簡要結尾,避免論文不完整,無論如何摘要都不能放空而且要寫的漂亮(印象分很重要)。簡述一下項目背景、個人職務職責、項目周期、采用管理方案、碰到的問題和采用的解決方案、采用的管理技術工具亮點和實施成果等,什么是亮點?最好要有管理理念或技術創(chuàng)新等能夠引起改卷人員關注。
接下來正文部分:
第一部分:開題部分:提出項目背景+個人職務職責+采用整體管理方案(或技術);
第二部分:項目整體實施:根據(jù)項目方案進行項目分工實施,采用的管理理論+方案+工具+技術;
第三部分:項目過程:細述每個項目階段管理過程,碰到的問題,采用的工具、技術,取得的成果;
第四部分:項目總結:整體項目管理實施成果匯報;
第五部分:針對項目整體情況,分析一下優(yōu)缺點,提出改進方案和建議,對文章進行升華,爭取加分(說不定44分跟45分就差這幾十個字句)。
無論考的是9大管理域那個部分,都可以參照把格式往上套,盡量寫自己真實項目經歷,避免杜撰。相信有很多人都是無從下手,拿幾篇模板背誦,然后碰運氣,應試教育套路在這里并不適用,還是走正道多下苦功。
接下來推薦幾個信管網上個人篩選覺得比較不錯的學習材料:
1.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學習筆記(核心內容).doc --強烈推薦,可以不用抱著塊磚頭打瞌睡。
2.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9大項目管理領域口訣(清華教材版).xls --記憶技巧
3.信管網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論文精編.pdf --對于沒有項目管理經驗人員比較有用
4.信息系統(tǒng)項目管理師案例分析整理.pdf
--這個看運氣了,案例太多,只能熟悉一下題型和解答方式了。
也要感謝一下信管網,同時祝大家順利通過吧。
2016年8月4日